攢一攢建設值,等通關之后的試煉幻境、整個歷史切片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之后,就嘗試著開始改造地形、為新的分城做準備。
晚上10點。
李鴻運準時進入游戲,而后直接開始了新副本的試煉。
“襟懷草莽英雄氣”這個副本沒能在楚歌的團隊之前拿下首通,讓他相當介意,連自己在寢室里的地位都下降了。
所以這次,李鴻運也是鉚足了勁,想找回場子。
對于這個新副本,這七天時間,他當然也做了很多的功課。
雖說到目前為止,所有玩家都只知道一個版本名和一個副本名,看起來似乎沒辦法做什么針對性的準備,但對于那些摸清楚規律的玩家而言,卻可以由此推斷出很多信息。
就比如,之前“東南蕩寇”版本的主要副本“封侯非我意”,就可以直接看出這個副本的目標是完成蕩寇的目標,而副本中的主要人物,當然就是“封侯非我意”這句詩的作者鄧將軍。
有了這么個大致的方向,就可以提前把相關的史料給突擊補習一遍,進了游戲之后就不至于太抓瞎,總能找到一個大致的方向。
這次的副本也不例外。
不過,雖說有大致方向,也仍有很多謎團。
版本名“千古興亡多少事”和副本名“欲說還休”,這都是齊朝的一位著名詞人虞稼軒的詞句。
所以,李鴻運當然是把虞稼軒相關的史料,以及當時大致的歷史背景給全面了解了一番,做足了功課。
但問題在于,這兩句詩詞,指向性極其不明確。
之前的“東南蕩寇”和“封侯非我意”之類的關鍵信息,都可以大致推測出副本的目標,但這次卻根本無從推斷。
“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詞,本身是對歷史上王朝興衰的一種感慨。
即便加上了后面兩句“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或者加上全篇的其他內容,也無非是借古諷今,生出一種惆悵之感。
至于“欲說還休”,就更寬泛了。
如果從全詞的內容來看,上下闋分別寫了少年時和中年時的人生感悟:少年時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中年時卻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這固然表現出作者對蹉跎人生的感慨,但如果以此來推測副本目標的話,又該是什么呢?
難不成就是簡單地像虞稼軒這位才華橫溢的詞人一樣,蹉跎一生?最終在睡夢中驚醒、高喊“殺賊”之后死去?
那這副本未免有點太莫名其妙了一些。
當然,虞稼軒波瀾壯闊的一生中也是有高光時刻的,但李鴻運琢磨了許久,怎么也不覺得他的一生足以撐起一個大型副本。
畢竟他跟韓甫岳將軍不同,韓甫岳將軍雖然北伐功敗垂成,但畢竟連戰連捷、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戰果;而虞稼軒就苦逼了不少,雖然確實很有軍事才能,但卻始終沒有得到特別的重用,做的主要也都是平叛、練兵之類的事情。
也就是說,更傾向于救火隊員,沒能真正地甩開膀子干大事,也難怪最后會在夢中高喊著“殺賊”而去世了。
李鴻運想了許久也沒想出什么頭緒,只能進入副本之后再看了。
在歸序者空間中,李鴻運看到了之前孟原曾經看過的場景。
在經過“襟懷草莽英雄氣”的副本之后,歸序者們得以繼續向著歷史長河的上游前進。在越過了由北蠻統治的一段黑暗的“神州陸沉”時期以后,最終來到了齊朝的所在。
李鴻運邁步走入名為“欲說還休”的歷史切片中。
他周圍的影像開始不斷變幻,并最終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