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他的心中已經了無遺憾。
策馬揚鞭,在殘陽下,盛太祖單人獨騎,匯入大盛朝的遠征大軍中。
只剩他的聲音作為畫外音,在所有的觀眾耳畔響起。
“朕,本淮右布衣!
“奈何,天下兵起,人心離叛,使華夏之民,死者肝腦涂地、生者骨肉相離!
“乃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故率群雄北逐胡虜,拯生民于涂炭,復華夏之威儀!
“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1
說到這里,盛太祖的聲音稍微頓了頓:“這一生
“無愧于心。”
盛太祖漸漸遠去。
他就像是一個孤獨的老人,只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身影。
而在他的背后,卻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
許多熒幕前的觀眾都陷入了沉默。
像楚歌這樣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在他最愛的皇后死后,盛太祖還要孤獨地度過十幾年幾乎沒有休息的歲月。
八天之內,盛太祖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勤政至極,可見一斑。
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最鐘愛的太子因風寒病逝,命運還要給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最后的沉痛一擊。
可是,這位老人依舊如他所說的一樣,倔強而固執地,對抗著殘酷的命運,始終未曾改變!
電影的末尾,是趙海平扮演的盛太祖御駕親征,與北蠻最終決戰與兀蘭土喇山的場景。
長途跋涉來到漠北,對于最后是否要闖入北蠻的伏擊圈,盛太祖顯然也和趙海平一樣,曾經有過遲疑。
但,不同身份的他站在背后,讓他最終下定決心。
一場酣暢淋漓的戰斗,為電影最終收尾。
盛軍的精銳騎兵在盛太祖的身旁飛奔而過,如同風卷殘云般繼續追殺殘存的北蠻騎兵。
日已西斜,殘陽如血。
在混亂無比的戰場中,盛太祖看向遠方天邊的殘陽。
所有熒幕前的觀眾,仿佛也跨越了數百年的時間,通過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文化與傳承,讓遙遠的靈魂凝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