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眾臣推薦的這位邱垣,被封為岐國公,這是最頂尖的公爵。
如果他確實是出身于行伍,一路上憑借著戰功而不斷升遷,能升到這個階段,倒是也足以證明他是個名將。
既然是名將,不求他打出多大的戰果,總不至于像某些完全不懂兵事的皇帝一樣去硬送吧?
而且兵部尚書也說了,又不是讓他一個人去,還有靖安侯、武平侯、定遠侯之類的這一大堆將領跟著。
光看封號也知道,這些人肯定也都是打過仗的,有實實在在的軍功。
想到這里,趙海平說道:“好,那就依眾卿之言,命岐國公為征虜大將軍,替朕征討北蠻!”
眾臣齊聲說道:“陛下圣明!”
緊接著,趙海平看到了一段過場動畫。
這位岐國公奉詔入京,面見盛太祖。
而盛太祖則是對他委以重任,臨行前還再三叮囑。
“兵事必須慎重,你到了北疆,即便看不到北蠻的蹤跡,也要做好時時刻刻臨敵的準備。看好時機再進軍,千萬不可固執己見。如果一戰未捷,就耐心等待下一次時機。
“慎則勝,不慎則敗,一定要整肅隊伍,觀察將士的動靜與士氣,深謀遠慮,爭取一戰而大獲全勝,平定北疆。
“如果聽到北蠻很容易擊敗的言論,千萬不要輕信,信之必敗!縛兔與縛虎相比,縛虎固須全力,縛兔也必須用縛虎之力,以保萬全!
“北蠻十分狡猾,跨越數千里遠征,務必慎之又慎,如果遇到北蠻臨時有變,你要隨機應變,千萬不要固執。”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四個字,慎之又慎!
原因很簡單,盛太祖本來就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軍事天才,所以他很清楚在北疆作戰的關鍵。
關鍵就在于謹慎。
北蠻騎兵來去如風,而且北蠻并不是沒腦子的莽夫,他們也是懂戰術的。
盛軍到了北疆,人生地不熟,對地形不了解,后勤也不見得能很好地保障,士氣也不見得會很高。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輕敵冒進等于白給,所以謹慎是第一要務。
邱垣將軍則是滿口答應,說著“臣一定謹記于心,不負陛下厚望”之類的話。
于是,大軍就這樣開拔。
只是接下來出現在趙海平面前的,卻是一封兵敗的軍報。
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上清清楚楚地寫明了邱垣失敗的前因后果。
邱垣領兵進入北疆之后,連戰連捷,北蠻每戰都詐敗退去。于是邱垣撇下大軍主力率千余騎兵前行,擊敗北蠻游騎后趁機渡河,追擊中俘虜了北蠻的一名高官,得知北蠻首領聽聞盛軍北上正在倉皇逃竄,離此地不過三十里。
于是邱垣深信不疑,決定乘勝追擊。靖安侯勸說,不可輕信俘虜之言,要牢記陛下臨行前的囑托。但邱垣一概不聽,率軍疾馳,最終遭遇埋伏,所率數千人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