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位王大人,李鴻運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倒是隱約有所猜測。
當時鄧元敬的軍中有一位參政,叫王宗昌,兼領監軍之職。只不過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似乎很少,想來不會是什么很厲害的英雄人物。
不掣肘鄧元敬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指望他發揮太大作用多半也不現實。
鄧元敬輕輕嘆了口氣:“下令,準備進攻!”
“咚!”
“咚咚!”
戰鼓聲敲響,大盛朝的軍卒開始向著前方的蒲寧港進攻。
李鴻運也被安排在了前排的兵卒之中,而鄧元敬將軍更是身先士卒,在最前列。
這次不同于野戰,因為要攻城,所以無人騎馬,
全都是步卒推進。
前排的所有兵卒,
全都舉著木質的長牌,穩步向前。
這些木質的長牌足有半人多高,兵卒只要蹲下就可以將全身藏在盾牌后面,主要是為了抵御箭矢。
而在前方高出的寨樓上,東夷賊寇們正在紛紛給弓上弦。
夷弓是竹木結構,平時不用的時候要下弦保養、防止掉磅。而此時賊寇們紛紛上弦,說明大戰一觸即發。
眼見賊寇們紛紛張弓搭箭,鄧將軍抬手示意。
兵卒們立刻紛紛將長牌支在地上,形成掩體。
這些長牌的背后有折疊的支腳,打開之后就可以穩穩地立在地上。
賊寇的箭矢射來,大部分都射在長牌上,而大盛朝的軍卒這邊也開始張弓搭箭進行反擊。
只是賊寇居高臨下,而鄧將軍這邊的軍卒們以低射高,準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戰況很快陷入僵持。
鄧將軍也不敢讓兵卒們冒進,因為這處隘口雖然已經是蒲寧港最容易進攻的方向,但如果不先解決寨樓上的弓箭手就貿然進攻,很有可能在寨門處擠成一團、損失慘重。
感受著箭矢在頭上“嗖嗖”地飛過,李鴻運反倒是有些興奮。
這不就到我表現的時候了嗎?
早在這一階段剛開始他就注意到了,經過上次一戰,他的地位明顯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