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柳青伊也有書信來往。
根據柳青伊打聽到的消息,許梅的父母也有希望在近期平反。
這讓她激動得好幾天都睡不好覺。
一直期盼著那個好消息。
“行,正好我今天要去公社開會,再催一催。”
今天是周一,正好是公社開例會的日子,所以公社領導都要到齊。
陳建安騎著自行車,讓許梅坐上了后座,兩個人從倉庫往村部邊騎邊聊。
“你別忘了,跟工業局的同志,聯系一下縫紉機的事情。”
“那些女工們都盼著呢。”
許梅提醒。
現在服裝廠的所以產品,都是手工制作。
女知青們雖然也在努力學習,但是跟村里那些常年干針線活的大姨大媽們比不了。
這些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
有了縫紉機以后,就不一樣了。
女知青們可以迅速上手,抹平差距。
還可以讓效率變得更高。
“放心吧,忘不了。”
“如果縣里沒有指標,我就去省城,直接從那里弄。”
陳建安信心滿滿。
他現在已經體會到了人脈的好處。
龍江賓館白主任和后勤部張部長,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弄到一些縫紉機指標應該不成問題。
“對了,現在制約服裝廠產能的不只是手工效率低,還有養殖規模太小,跟不上速度。”
許梅雖然職務是會計。
但實際上差不多是村里的二號人物。
平時各項事務都由她管理,關鍵需要拍板的事,才會到陳建安那里。
“那就加大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