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屏息間,但見硯底顯出一道淡青紋路,細辨竟是五個篆體小字!
“這……這是現代工藝坊的防偽印。”不知誰驚呼出聲。滿室藏家面面相覷,有人掏出手機搜索“一品堂”詞條,屏幕上赫然顯示著某當代文房品牌官網。
方濤踱步上前,指尖撫過硯臺梅花浮雕:“雖非古物,但雕工精妙……”
話還沒說完,陳翰林已劈手奪過硯臺,青筋暴起的手掌在空中劃出弧線,澄泥碎塊飛濺的剎那,全場倒抽一口冷氣。
空氣驟然凝固,唯有窗欞間滲入的秋風卷起案上宣紙,沙沙聲里隱約傳來王教授壓抑的咳嗽。朱館長彎腰拾起殘片,放大鏡下“2017年制”的鋼印清晰可見。
兩百萬就這么打水漂了?
陳翰林面頰發燙,恨不得當場挖個地洞,把那個翹著二郎腿的年輕人塞進去。這些年頂著“冤大頭”的名號沒少被調侃,可從未像今天這般顏面掃地。
方濤把玩著青瓷茶盞,饒有興致地看著老者的耳尖紅得能滴血。正要開口再添把火,門外忽然傳來沙啞卻中氣十足的嗓音:“各位藏友雅興正濃啊?”
滿室凝固的空氣驟然流動,眾人齊刷刷轉頭。
檀木雕花門邊立著位銀發老者,搭在青花旗袍姑娘腕間的手背泛著病態蒼白,正是省城望族趙家的掌舵人趙卓然。
“趙老,您可算來了。”朱成金一個箭步竄到門邊,腰彎得活像煮熟的大蝦。
滿屋子老藏家們頓時活了過來,連素來矜持的王興源都快步上前:“您抱恙在身還親自到場,實在是……”
趙卓然擺手打斷寒暄,目光掃過陳列架上的各色古玩:“答應要來的局,爬也得爬來不是?”說著拍了拍身側姑娘的手背,“玉丫頭,把咱們的物件請出來吧。”
方濤原本盯著旗袍姑娘的腰線出神,這姑娘生得標致,黛眉如遠山,唇若點櫻,尤其那身段曲線,跟鄭栗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卻在趙如玉從錦袋里取出竹刻筆筒的瞬間,瞳孔猛地收縮。
“讓各位見笑了。”趙卓然輕咳兩聲,“上月逛鬼市偶然得的玩意兒,總覺著有些門道……”話還沒說完,羅蕭然已經掏出放大鏡湊上前。
當看清竹筒上刻著的“八仙過海”圖,幾位專家面面相覷。
此刻沒人注意到,方濤的拇指正無意識地摩挲著腕間墨玉鐲。方才趙卓然抬手時,他分明看見對方腕內側浮著道詭異的青痕,像極了師傅曾說過的。
人群里傳來幾聲壓抑的輕咳,幾個藏家憋得面色發紅。他們見過青銅彝器賞過宋瓷官窯,唯獨這截老竹筒子讓人摸不著門道。
方濤的指尖在玻璃展柜上輕輕摩挲。筒身包漿溫潤如琥珀,紅褐相間的沁色像暈開的茶湯,竹節處自然開裂的冰裂紋昭示著歲月沉淀。
最絕的是筒壁上層層疊疊的雕刻,在方寸之間竟雕出山水林泉的千巖萬壑。
細看這竹筒雕工,竟用了立體透雕與薄意淺刻結合的絕技。近景處七位高士或執棋對弈或臨溪撫琴,中景五名書童烹茶添香穿梭林間,遠處竹海松濤層層推遠足有三重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