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當時的學校,很多同年級的同學,確實因為陶意這個“外來者”的到來,有了一些微妙的危機感。
不過話說回來,貴族學校的學生非富即貴,他們來上學的目的,未必是考上一個好大學。而且無論他們的成績好壞與否,都不會影響到他們家里的資產。
陶意不同,孟女士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盡管她已經很成功,但很多時候,她都不能松懈。
甚至,她很需要陶意快速成長,從而將孟氏交給她。
一群對學習絲毫不重視的富二代、富三代乃至從祖上就開始富的千金少爺,見到陶意的成績始終壓他們一頭,好勝心作祟,指引著他們也開始努力了一陣子。
那個時候,每次考完試,出了成績,孟女士就會帶陶意出去玩,獎勵她。
陶意每次都是滿心期待,畢竟在她的印象里,和母親一起出游的機會,并不多。
她也只是個普通小孩,缺少父愛的那些年,她的內心并沒有太多感觸。
在她的心里,媽媽才是她唯一的親人。
盡管她的媽媽對她要求極為嚴苛,她也并不會抱怨;她對自己說媽媽這是為了她好,為了她的前程考慮。盡管她的媽媽從不帶她出去玩,她也只是貼心認為,是因為媽媽平時工作太忙了,沒時間才這樣。
孟女士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她牽著陶意的手,一起坐在游樂園的過山車上時,陶意內心的跳動并不是因為過山車的刺激,而是因為內心有道情感的缺口,正在被慢慢彌補縫合。
那道缺口,有且只有孟女士才能彌補縫合。
那時候上高中的陶意以為,只要她考得好了,孟女士就會陪她出去玩一整天。
但十次里,有十次都是中途因為孟女士的公司里有各種各樣的事務需要她去處理,所以不得不提前折返回家。
孟女士工作很忙很忙,陶意心里其實清楚,她應該盡量地體諒自己的母親,沒有孟女士,她就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生活。
但即便這樣想著,陶意作為一個畢竟還是未成年且還對母愛抱有期待的高中生來說,親情缺失的次數一旦多了,失望還是不可避免地一點一滴地積攢了起來。
而真正對孟女士失望透頂,甚至不再開始抱有期待,便是有一天,陶意知道,孟女士當時把她轉去那所貴族學校,并不是為了她好。
而是因為,她的爸爸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也在那個學校,甚至和她是同年級。
孟女士是把她當成一個與前夫孩子暗暗較勁的工具。
陶意考得越好仿佛就能證明孟女士在教育孩子上面更勝他一籌。
陶意開始迅速在腦海里回憶,很快便在自嘲地笑出聲。
其實破綻很多,如果她當時仔細看了,就一定能看到,榜單上的第二名,也姓陶。
她當時怎么就沒仔細看呢?
大概是因為,她一門心思都在孟女士身上,每次考試,她只在意自己是不是第一名。只要她是第一名,孟女士就會帶她出去玩。盡管每次孟女士都很忙,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中途被迫取消游玩行程。
但她還是對孟女士抱有期待,想著萬一下一次她就不忙了呢,萬一下次就沒有那么多突如其來的工作電話了呢。那樣的話。她們母女就可以好好玩一整天了。
而且孟女士也無數次向她承諾過:“陶意,你聽媽媽的話好不好,下次,下次你考完試,媽媽還帶你出來玩。下次媽媽一定提前安排好工作,不會讓任何人打擾到我們母女二人。”
這話孟女士次次都說,陶意次次都信,次次都是失望而歸。
何況,就算仔細看了又能怎么樣呢?世界上姓陶的人那么多,難道她們都是她同父異母的姐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