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李師傅,就是這個溫度!焊接點要保持均勻,不能有氣泡!”
林向東拿著游標卡尺,一邊仔細測量剛下線的火箭炮彈體,一邊耐心對身旁的老師傅講解新的工藝要點。
林向東四名來自791所的工程師,心態(tài)早已徹底擺正。
以前那種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對余宏那種難以企及的天賦發(fā)自內(nèi)心的拜服。
在他們的全心投入之下,351廠的老工人們學習勁頭極高。
這些都是有著數(shù)十年工齡的老師傅,底子厚,經(jīng)驗足,差的就是一個好的思路和精確的工藝標準。
如今圖紙一清晰,技術指導一跟上,107毫米火箭彈改進型的生產(chǎn)速度和質(zhì)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上竄。
機器的轟鳴聲都充滿干勁。
終于,在107毫米火箭彈的制造已經(jīng)基本能夠達到余宏定下的良品率,不需要他們再手把手盯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時。
遠在京城的791研究所的所長,李尚明,終于等不及了。
他早就惦記著自己這四員干將了。
每一個都是所里的頂梁柱,少一個都會讓很多項目進展不暢。
他親自打來電話,第一個就找上了林向東。
“向東?。 ?/p>
李尚明的聲音聽起來很是高興。
“你們在351廠那邊待的時間也不短了,圓滿完成了支援任務,真是辛苦你們了??!”
“我聽說余宏那邊已經(jīng)沒什么問題了,你們也該回來了!所里還有很多重要的項目等著你們這些骨干呢!”
“怎么樣?是不是都樂瘋了?在那種小破地方呆了那么久,是不是早就想念京城的大米白面,想念咱們791所先進的實驗室和舒適的辦公室啦?”
李尚明心里那叫一個舒暢。
這四個人當初百般不愿去那個偏僻小廠,受了那么多委屈。
現(xiàn)在接到回所的命令,還不得高興得蹦起來?
回來之后,肯定一個個老老實實,叫往東不敢往西,工作效率還能不高?
他已經(jīng)想象出林向東他們幾個接到電話時,那種如蒙大赦感激涕零的激動場面了。
然而。
電話那頭,林向東沉默了幾秒鐘,語氣竟帶著幾分為難:
“李所長……感謝您的關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