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秒,墨脫水電站12號泄洪閘門突然關閉,截流的40萬立方米江水瞬間轉化為電能,通過超導電纜直輸風洞!
第二秒,蓄壓艙內氫氣與氧氣爆燃,激波在電弧加熱下膨脹成攝氏8000度的等離子體洪流!
第三秒,殲-35模型被銀色激波吞沒,機翼前緣的納米級壓力傳感器陣列亮起密集光點,在屏幕上炸開數據瀑布!
這一刻,彭林和沈飛的總設計師皆用一種無比緊張的心情緊盯著旁邊的大屏幕。
殲-35全尺寸模型的測試數據正以每秒tb級的速度刷新!
馬赫數12的等離子激波在屏幕上撕裂出銀色軌跡,機身表面數萬個壓力傳感器亮起密集光點,勾勒出氣流撕扯戰機的每一處細節。
很快,關于殲-35機身的風洞試驗數據顯示了出來!
【跨音速顫振:機翼振幅<03毫米(優于設計指標50)】
【隱身效能:雷達散射截面(rcs)0001㎡】
【熱障突破:鈦合金蒙皮在12馬赫下僅升溫220c】
從氣動布局和隱身性能等幾個數據來看,沈飛已經在殲-35機身上成功完成了設計指標。
但是彭林卻緊緊盯著其他數據,尋找著沈飛的設計漏洞之處,及時進行查補!
“停!”
彭林突然抬手,激光筆指向進氣道唇口的渦流分離區。
技術員立即調取中子成像圖,果然顯示dsi鼓包處有03毫米的激波擾動。
“修改鼓包曲率,用拓撲優化算法生成新三維模型。”
“我要你們參考“超音速面積律”,把機身截面積分布壓進這條曲線!”
彭林立即指正說道。
沈飛的設計工作雖然已經非常用心,但是對于這些失誤和遺漏,彭林卻也毫不客氣的指出和批評!
畢竟這可是國之重器!
軍工設計和研發工作中,從來不會講究什么人情世故或者顏面!
如果今日彭林作為殲-35總設計師將沈飛研發的戰機氣動外形驗收通過,那么他日戰機生產出來,那就是在拿空軍戰士的生命開玩笑!
更是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安危開玩笑!
所以,軍工容不得半分的馬虎。
“記一下,我做以下幾部分調整,重新進行風洞試驗!”
“第一進氣道唇口曲率半徑增加15,抑制激波分離!”
“第二,機翼邊條前緣后掠角從42°調整為48°,優化跨音速升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