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于夫婿的條件,倒也不必想得那么悲觀。
只要利益一致,人品端方可靠,且家中已有子嗣便成。若是那離世的女方出自高門,那便更好。
對方自然也不希望有新夫人誕下子嗣爭奪繼承權。
常氏心下也有些復雜。
那日雖那么說,可真要到打聽,又覺得不舍。
但如今聽女兒提起,她也只能含糊應是。
只是誰家好姑娘會打聽鰥夫呢。
這便是自降身價,告訴別人你家姑娘有問題。
顧懷寧本也沒下定決心,直到這一次試探發生。
怕是她不將終身大事定下,日后便少不了麻煩。
之后幾日,她還是日日早起進宮去太醫院。
陳太醫原以為她不會來了,見學生這般努力,他也甚是欣慰。
第三日時,顧懷寧才去了趟永和宮。
這幾日在家,她用晚上的時間編了一只狐貍。
德妃從提過一次喜歡銀狐,顧懷寧一直都記得。
后妃不缺金銀首飾,這種親自編制的手工更叫人稀罕。
得知她前來,德妃很高興。
尤其見到那銀狐小飾品時,更是笑彎了眉眼。
“我竟不知,你原來還這般手巧。”
顧懷寧不好意思笑到,“一些粗鄙之物,還望娘娘不要嫌棄。”
德妃一點都不嫌粗鄙,她特地將這小玩意放在屋內最顯眼的位置,方便自己抬眼就能看見。
顧懷寧又關心了一番她的身體,替她按揉了一陣這才離開。
圣上同景銘過來看見時,她都要炫耀上一番,告訴兩人這是小姑娘親手所制的禮物。
禮輕情意重,這是別人沒有的。
晚間回府時,馬上在半道被人攔停。
顧懷寧撥開簾子瞧了瞧,看見了晉王孫。
這些紈绔子弟,她是一個都不相見。
近日顧懷寧很得圣上看重一事在京中傳得很開,好些世家均是蠢蠢欲動。
顧家還沒來得及叫人去打聽,便已有兩三家上門來。
只有常氏暗暗叫苦,知道這些正經條件的,怕是一個都考慮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