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粗的柳樹皮繩仔細編織加固了護口邊緣。
最后,他又制作了一個同樣由柳條編織而成,可以蓋住護口的簡易蓋子。
并用皮條制作了連接的合頁和插銷,一個雖然粗糙但結實的柳條魚護就做好了!
第五十三天。
一大早,林予安開開心心的帶著他那根太平洋紫杉魚竿、新編的柳條魚簍,以及散發著濃烈腥氣的血餌,慢悠悠的走向釣臺。
抵達釣臺之后,他先沒有急于下竿。
而是和所有新手一樣,舀出幾大勺粘稠的血餌,混合了一些細沙,用力地將其拋向釣臺前方水流略緩區域。
“新手嘛,一定要打窩的,不打窩怎么能叫釣魚呢?”
隨后他才不慌不忙地取出那根嶄新的紫杉魚竿。
截取了一段約五六米長的高強度魚線,一端牢牢地系竿梢上。
系上魚鉤,掛上血餌,仔細檢查了一下,確保其不易脫落。
他手持魚竿,以一個標準的側拋姿勢,手腕一抖!
紫杉魚竿富有彈性的竿身瞬間彎曲又彈回,將那掛著血餌的魚鉤輕巧而精準地拋向了打窩點的附近。
“好了,現在就是耐心的等待了?!?/p>
林予安將魚竿的握把處插靠在釣臺的木樁縫隙中,另一只手偶爾輕輕捏著魚線,感受著從水下傳來的任何細微動靜。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湖面平靜無波,只有偶爾幾只林鴿從頭頂掠過
中午時分。就在林予安開始覺得“新竿光環”似乎不太靈驗,準備提竿換個釣點打窩時。
他捏著魚線的手指突然感覺到向下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