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終兵敗,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但他敢于出征的勇氣與決心,定然是受到了朱棣的熏陶。
一直到武宗朱厚照,同樣喜歡御駕親征,這要說沒有受到朱棣這位老祖宗的影響那也不可能。
而這一切,或許都源于朱棣內(nèi)心的負(fù)罪感與愧疚感,所以他才用盡一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為的就是在百年之后,于陰曹地府面見朱元璋時,能夠挺直腰桿,不至于被批評得一無是處。
他的影響是深遠(yuǎn)而持久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理念也是從他開始得以傳承。
而這一切,或許真的都在朱元璋的算計之中。
這一刻,陳鋒微微后仰,看著翹著二郎腿、面帶笑意的朱元璋,心中的震動難以言表。
朱標(biāo)雖然沒有像陳鋒想的那般深遠(yuǎn),但也對父皇的手段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然這只是猜測,但以朱標(biāo)對父皇的了解,這種局面極有可能真是自己父皇一手造成。
一時間,朱標(biāo)與陳鋒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敬畏與欽佩。
朱元璋一開始還有些得意,雖然他此刻并未真正有過這樣的想法,但他覺得,若真到了那種局勢下,自己或許真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在他看來,無論朱允炆和朱棣誰勝誰負(fù),只要對朱家江山有利,一切都無關(guān)緊要。
并且經(jīng)過這番思辨討論,朱元璋突然思緒泉涌,冒出了許多新的想法,原本困擾他的諸多問題也豁然開朗。
他意識到,對于那些在其他時空犯下大錯之人,或許不應(yīng)一味地排斥,他們身上或許也有著閃光點,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運用這些人才。
就像鐵鉉,若使用得當(dāng),必定能成為輔佐朝廷的肱股之臣、能干的官吏;
還有方孝孺……
想到此處,朱元璋看向陳鋒,笑著說道:“其他的暫且不提,咱現(xiàn)在突然想好了對方孝孺的任命安排,你且聽聽。”
陳鋒回過神來,心中有些訝異,沒想到朱元璋這么快就有了決定,當(dāng)即好奇地準(zhǔn)備傾聽。
朱標(biāo)同樣滿心好奇,期待著父皇的安排。
朱元璋瞇起眼睛,緩緩說道:“咱想好了,讓他跟著你做事。既然你清楚他的為人和缺點,而且他也敬佩你的品格,想來他會服從你的安排,認(rèn)真做事。
像他這樣的人,稍加引導(dǎo)和磨煉,對天下、對朝廷而言,也會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于他過于理想化的思想,咱覺得只要跟著你實踐一段時間,定會有所改變。
你意下如何?”
陳鋒:“……”
朱標(biāo)則拍手稱贊:“兒臣以為甚好!陳鋒一直秉持‘實踐出真知’的理念,而方孝孺最大的缺點就是過于理想化,不注重實踐。讓他跟著陳鋒學(xué)習(xí)做事,定然能迅速取得顯著成效,獲益良多。”
朱元璋滿意地捋了捋胡須,點頭認(rèn)可。
陳鋒:“……”
陳鋒都快罵娘了,連忙反駁道:“我以為不妥!正是因為他太過敬佩我,才更不適合跟著我。
他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必須下放到底層,讓他吃些苦頭,遭受一些打擊,讓現(xiàn)實的殘酷徹底沖垮他的思想固執(zhí),唯有如此,才能改變他的想法,進(jìn)而轉(zhuǎn)變他過于理想化的學(xué)問理念。
可若是跟著我,他只會不斷地向我提出建議,尋求我的認(rèn)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