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內部夸獎無妨,但當著外人的面夸李武,豈不是等于夸自己?
然而,總有些人喜歡唱反調。
“若阿扎失里不肯現身,繼續往北逃跑,你又打算怎么辦?”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打破了大帳內的寧靜,引得眾人疑惑地望向發聲之人。
李武忍俊不禁,認出正是那個最初呵斥自己的人。
有些人總是在丟臉后急于挽回顏面,就像輸紅眼的賭徒,總想立刻翻盤,殊不知越是如此,損失越大。
李武冷哼一聲,聳肩道:“那我們就撤吧?!?/p>
此言一出,一些人忍不住笑了。
笑聲讓那人更為惱火。就在他準備反駁時,朱棣站起身,走到他跟前。
朱棣沒有言語,只是靜靜注視著他。
最終,那人支撐不住,跪地認錯。
……
隨后,大帳內達成共識,朱棣以一個動作明確了態度,加之計策切實可行,贏得滿堂喝彩。
緊接著,眾人開始商討如何將撤軍偽裝得更逼真、更盛大。
在哪設伏,各部如何調配,諸如此類的問題接連提出。
直至夜幕降臨,才制定出初步方案。
接下來數日,全軍忙著假裝撤退,將退兵的模樣展現得淋漓盡致,直到某晚悄然潛入黑山嶺。
此時,士兵們才知道所謂的撤軍不過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埋伏。
許多低級紛紛向長官打聽究竟,漸漸地,那天會議的內容流傳開來。
燕王親衛隊一名實職百戶主動進言。
不少百戶、千戶聞言驚嘆:“這么厲害?”
“確實厲害!”
當時參會的部分中高級將領肯定道。
于是,李武的名字宛如一股旋風席卷了整個十萬大軍。
那一天,默默無聞的李武,從此在邊疆軍隊里聲名鵲起。
……
那天,朱高煦并未參與商議。
即便他是燕王之子,在軍營中仍需遵循軍規,職位不到一定高度,縱使尊貴,也難以讓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