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朱棣都派人來詢問李武,暗示可以多送幾件進王府,這是因為徐妙云多次在他耳邊提起此事。
身為小小百戶的李武,難以抵擋如此多的人情,但他也不愿白白贈送,便以石冷的名義購下一間店鋪,隨后尋訪到曾經(jīng)手藝精湛的木匠老王。
他知道這類物品一旦大量出現(xiàn),必定會有人模仿,但李武聰明地借助郡主的名望,對外宣稱只有老王親手制作的才是真正的八音盒。
這個時代有能力購買八音盒的人,誰不講究面子,怎會去買假冒偽劣的產(chǎn)品自取其辱?
因此,老王名聲大振,甚至有貴族試圖脅迫老王,卻被李武借助燕王威名嚇退。
從此,市場上流傳著老王每月只能制作三個八音盒的說法,而老王所在的冷暖閣,更是無人敢輕易招惹。
當(dāng)然,這也與李武再次送了幾件進王府有關(guān)。
這讓郡主有一陣子不太開心,直到自我安慰說別人的八音盒上沒有李武的刻字,心情才好轉(zhuǎn)。
冷暖閣是李武開設(shè)的店鋪名,目前只出售八音盒。
雖然因控制產(chǎn)量導(dǎo)致銷量有限,但利潤相當(dāng)穩(wěn)定。
李武花費巨資為老王揚名,自然不想他哪天一走了之,同時也為他未來的安穩(wěn)生活考慮,讓朱高煦配合上演了一場英雄救美的戲碼,老王感動得涕淚橫流,懇求李武收留他。
于是,李武勉強答應(yīng),讓老王擔(dān)任冷暖閣掌柜,并買了兩個半大的孩子給他,讓他教導(dǎo)如何做生意。
只要不把八音盒賺的錢敗光,李武任由老王自由發(fā)揮。
在他看來,這也是在鍛煉這兩個新買的孩子。
為了這個緣故,李武特意給兩人起了名字,一個叫李金,一個叫李火。
那個八音盒的價格可不便宜,熟人之間介紹的話五兩銀子就行,但如果是生面孔,價格立刻翻十倍,隨你買不買。
即便如此,據(jù)老王所說,還是有外地的大商人前來訂購。
順便提一句,那個八音盒現(xiàn)在改名叫玉音宮。
其實,李武最初是想讓沐忠出名的,畢竟沐忠可是制作發(fā)條裝置的高手。
可是沐忠一門心思都在改進火器上,沒空陪李武玩,就隨便介紹了自己的一個徒弟給他,之后就撒手不管了。
那徒弟雖然不太情愿,但沐忠向來仗義,一巴掌拍過去,指著他叫徒弟喊李武為師爺,這才讓徒弟安分下來。
不過這段時間下來,李金和李鐵差不多已經(jīng)掌握了發(fā)條裝置的技術(shù),之后也就不用再麻煩李武的這個徒孫了。
隨著二賢訂婚的日子臨近,二賢與張武的事情也逐漸在張玉清的朋友圈里傳開,時不時有人登門攀談,聊著聊著總繞到二賢的婚事上。
大家紛紛嘆息二賢的姻緣不夠好。
張玉清聽得多了,心里也開始犯嘀咕,不僅對張武越來越冷淡,有時候甚至?xí)钗浔г箮拙洹?/p>
李武并不放在心上,只是在張玉清數(shù)落張武時,總會安慰她說:“你何必聽那些閑言碎語,張武是個不錯的小伙子,相信你兒子,將來二賢的富貴,他們連想都不敢想。”
每當(dāng)這時,經(jīng)李武這么一安撫,張玉清對女兒婚姻的憂慮便會減輕幾分,然后又興致勃勃地去管教四妹和五妹了。
將來,這兩個丫頭可得挑起養(yǎng)家的重?fù)?dān)了。
這一天,李武在家里忙得不可開交,因為第二天就是送聘禮的日子,男方會送來彩禮并呈遞“文書”
,也就是俗稱的紅綠帖子,李武得騰出地方布置妥當(dāng),還要請些人幫忙。
正忙碌間,燕王府的王彥突然來訪。